家庭对于孩子

2022.08.07

社会化

刚出生的孩子作为一张白纸,需要后天的涂抹。在这时,孩子没有自己的完整意识、判断能力等,“百废待兴”。他需要重要他人的引领去学习、融入社会、产生自我意识。重要他人一般是为父母,或为其他抚养者。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初级社会化”。

社会中存在着缤纷的知识,关于不同事物,关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足以让人眼花缭乱。重要他人自己也不能做到全面,所以知识从社会到重要他人已经经历了一轮筛选。当重要他人教导孩子时,他会有选择的传递知识,在这里,知识经历了第二轮筛选。

孩子作为白纸并没有判断能力,重要他人就是他的支柱,他只能被动的接受重要他人传递的知识。说是被动,也并不存在痛苦,因为孩子不知对与错,接受且相信着。

就这样,孩子依靠重要他人建立了自己与社会的联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初级社会化也就结束了。

初级社会化的下一个阶段可称作次级社会化。在这一阶段,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知识,同时对其进行评估;重要他人的作用显著下降,因为孩子已经不会将重要他人的告知作为理所当然了;社会化范围也显著扩大,从家庭到学校、社会……

次级社会化中的一个有趣行为是对在初级社会化中摄取到的知识进行改造。这可能发生在初级社会化的知识被发现存在问题时,但同时这一知识又长久地扎根于大脑中,已经成为了认知的一部分。这一过程注定是痛苦的。

家庭

家庭一般是孩子初级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而父母作为重要他人对孩子施加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如知识的二次筛选。在一般的社会认知下,父母当然有好坏之分,知识也有对错,但是,孩子却毫无办法,只能接受并深信不疑。所以,说家庭是最大的骗局也并非毫无道理。

发表评论